西安附一儿童医院【官网】
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,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和冲动行为。根据症状表现,ADHD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:
注意力缺陷型: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表现,难以保持专注,容易分心。
多动-冲动型:以多动和冲动行为为主,如无法安静坐着、过度活跃、难以等待。
混合型:兼具注意力缺陷和多动-冲动两种症状。
一、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的关系
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,但并非所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都是多动症。以下情况需警惕多动症可能:
持续性: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,且在多个场景(如学校、家庭)中出现。
年龄不符:行为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异常,如无法完成简单任务、频繁走神。
功能受损:症状影响学习、社交或家庭生活,导致成绩下降、人际关系紧张等。
二、多动症的成因
多动症的成因复杂,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:
遗传因素:ADHD具有家族聚集性,父母或兄弟姐妹患ADHD的儿童风险更高。
脑部发育异常:大脑前额叶皮层、基底神经节等区域功能异常,影响注意力和行为控制。
环境因素:孕期暴露于酒精、烟草或毒品,早产、低体重出生等。
神经递质失衡: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。
三、多动症的诊断方法
多动症的诊断需由专业医生通过以下步骤综合评估:
临床访谈:详细了解儿童的症状、发展史、家庭环境等。
标准化量表:使用ADHD诊断量表(如Conners量表、SNAP-IV量表)评估症状严重程度。
行为观察:在自然场景(如教室)中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。
排除其他疾病:需排除听力障碍、学习障碍、焦虑症等其他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疾病。
四、多动症的治疗方法
多动症的治疗需个体化,通常采用以下综合干预措施:
药物治疗:
中枢兴奋剂:如哌甲酯(利他林),可提高注意力和减少多动行为。
非中枢兴奋剂:如托莫西汀,适用于对兴奋剂不耐受的儿童。
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定期监测副作用(如食欲减退、睡眠问题)。
行为治疗:
家长培训:教授家长如何通过奖励机制、结构化环境管理儿童行为。
学校干预:与教师合作,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(如调整座位、减少作业量)。
认知行为疗法(CBT):帮助儿童识别和调整不良行为模式。
心理支持:
心理咨询:缓解儿童因ADHD导致的自卑、焦虑等情绪问题。
社交技能训练:提高儿童与同伴的互动能力。
生活方式调整:
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睡眠,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。
健康饮食:增加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食物(如鱼类、坚果),减少糖分摄入。
运动干预:每日进行有氧运动(如跑步、游泳),可改善注意力。
五、家长如何支持多动症儿童?
建立结构化环境:制定清晰的日常计划,减少环境干扰(如关闭电视)。
正向激励:通过奖励机制强化良好行为,避免过度批评。
沟通技巧:使用简洁、明确的指令,分步完成复杂任务。
情绪支持:理解儿童的困难,避免将其行为归因于“懒惰”或“故意”。
六、多动症的预后与长期管理
早期干预:6岁前开始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。
长期随访:症状可能持续至青少年甚至成年期,需定期评估调整治疗方案。
功能恢复:通过综合治疗,多数儿童可实现学业、社交功能的正常化。
七、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
误区一:“多动症就是调皮,长大就好了。”
真相: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,需专业干预。
误区二:“药物治疗会让孩子变笨或上瘾。”
真相:规范用药可显著改善症状,副作用可控。
注意事项:
避免将ADHD儿童与其他儿童比较,关注其个体进步。
定期与医生、教师沟通,调整干预策略。
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,多动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神经发育障碍,早期识别和综合干预是关键。家长需与专业医生合作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同时通过行为管理、心理支持和环境调整帮助儿童改善症状。通过科学干预,多数多动症儿童可实现正常发展,融入社会。
擅长: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小儿癫痫、矮...
擅长:对儿科常见病、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对皮肤...
擅长: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滞(智力低下)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语言障碍、多动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