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儿童医院【官网】

更多+最新动态

  • 快速问诊
    给孩子最好的关爱和医疗

  • 预约挂号
    快速预约 便捷就医

  • 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抽动症 > 正文

    抽动症的表现和治疗

    抽动症的表现和治疗,抽动症(Tourette综合征/慢性运动/发声抽动障碍)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,核心表现为不自主、重复、刻板的运动或发声抽动。以下从症状特征、鉴别诊断、治疗路径三方面进行系统解析:

    一、临床表现

    1. 抽动类型与分级

    运动性抽动(常见率90%以上):

    简单运动抽动:眨眼、耸鼻、摇头、耸肩、甩手等单一动作,每日多次发作。

    复杂运动抽动:旋转跳跃、模仿他人动作、秽撞物品等,可伴有自伤倾向(如咬唇、撞头)。

    发声性抽动(常见率60%以上):

    简单发声抽动:清嗓、咳嗽、吸鼻、哼声等无意义发声。

    复杂发声抽动:秽语(重复脏话、敏感词汇)、模仿语言、突然尖叫。

    分级特征:

    短暂性抽动障碍(病程<1年):单一抽动类型,预后较好。

    慢性抽动障碍(病程>1年):仅存在运动或发声抽动之一。

    Tourette综合征(病程>1年):运动+发声抽动同时存在,伴随强迫症(OCD)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共病率超50%。

    2. 典型病程特征

    波动性:抽动频率随压力、疲劳、兴奋等因素加重,睡眠时消失。

    刻板性:同一抽动动作重复多次,但可短暂抑制(如刻意控制)。

    病程演变:多从面部/头部抽动开始,逐渐向下肢扩散;发声抽动多在运动抽动后1-2年出现。

    二、鉴别诊断

    1. 需排除的疾病

    疾病类型鉴别要点诊断工具

    癫痫发作性抽动伴意识丧失、脑电图异常放电视频脑电图(VEEG)监测

    风湿性舞蹈病急性起病、亚急性进展、ASO阳性、舞蹈样动作抗链球菌溶血素O(ASO)检测

    肝豆状核变性角膜K-F环、铜蓝蛋白降低、肝功异常基因检测(ATP7B基因突变)

    锥体外系疾病肌张力障碍、震颤、帕金森样表现颅脑MRI(基底节区病变)

    自闭症谱系障碍社交障碍、刻板行为、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行为量表(ABC)评估

    2. 共病管理

    ADHD:约50%-60%抽动症患者合并ADHD,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冲动。

    OCD:约30%-40%患者存在强迫思维或行为,如反复计数、检查物品。

    情绪障碍:焦虑、抑郁发生率高于普通儿童,需心理评估干预。

    三、治疗策略

    1. 非药物治疗(一线选择)

    行为疗法:

    习惯逆转训练(HRT):通过意识控制抽动动作,用竞争性反应替代(如眨眼时捏耳垂)。

    暴露与反应预防(ERP):针对强迫症状,逐步暴露于焦虑情境并阻止强迫行为。

    心理干预:

    认知行为疗法(CBT)改善焦虑、抑郁情绪,家庭治疗缓解亲子关系紧张。

    生活方式调整:

    规律作息、减少电子屏幕暴露、增加户外运动,避免咖啡因、兴奋剂摄入。

    2. 药物治疗(二线选择)

    抗多巴胺能药物:

    硫必利:儿童首选,剂量50-300mg/d,副作用小(嗜睡、头晕)。

    阿立哌唑:对共病ADHD有效,剂量2.5-15mg/d,需监测体重、代谢指标。

    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:

    可乐定透皮贴剂:减少抽动频率,副作用为低血压、镇静,需监测心率。

    抗癫痫药物:

    托吡酯:对复杂发声抽动有效,剂量25-200mg/d,需警惕认知副作用。

    用药原则:

    单药治疗为主,从小剂量起始,每2-4周加量,维持期6-12个月。

    儿童避免使用氟哌啶醇(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率高)。

    3. 特殊人群治疗

    儿童:优先行为疗法,药物选择需兼顾疗效与安全性(如硫必利、阿立哌唑)。

    青少年/成人:可尝试氯硝西泮(0.5-2mg/d)治疗发声抽动,需警惕成瘾性。

    孕妇:禁用丙戊酸钠、卡马西平,可选择拉莫三嗪(需监测叶酸水平)。

    四、预后与家庭管理

    自然病程:约1/3患者青春期后症状缓解,1/3持续至成年,1/3波动性加重。

    家庭支持:

    避免过度关注抽动动作,采用“忽略-强化”策略(忽略抽动,强化正常行为)。

    建立规律生活制度,减少环境刺激(如家庭冲突、学业压力)。

    学校干预:与教师沟通,允许短暂休息控制抽动,避免嘲笑或孤立患儿。

    抽动症的表现和治疗,抽动症的治疗需个体化、多学科协作,非药物治疗为首选,药物选择需权衡疗效与副作用。早期干预、共病管理、家庭支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。

    了解更多+科室医生

    孙三侠 / 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小儿癫痫、矮...

    刘翠珍 / 副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对儿科常见病、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对皮肤...

    徐建华 / 主任医师

    擅长: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滞(智力低下)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语言障碍、多动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