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儿童医院【官网】
如何判断孩子多动症,多动症(注意缺陷多动障碍,ADHD)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,通常在儿童期发病,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缺陷、多动和冲动行为。由于这些症状可能与正常儿童的活泼好动或调皮行为相似,家长容易忽视或误判。以下从专业角度提供判断方法及建议:
一、多动症的核心症状
根据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(第五版)》(DSM-5),ADHD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:
1. 注意力缺陷型
表现:
经常无法专注细节,容易粗心犯错(如作业、考试漏题)。
难以长时间维持注意力(如听讲、阅读时走神)。
看似不听指令(如家长或老师说话时心不在焉)。
回避需要持续注意力的任务(如写作业、拼图)。
经常丢失物品(如文具、玩具)。
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(如周围声音、动作)。
日常活动中容易忘事(如忘记带作业、约定)。
2. 多动-冲动型
表现:
手脚不停,难以安静坐着(如上课扭动、离开座位)。
过度奔跑或攀爬(在不适合的场合)。
无法安静玩耍(如不停摆弄物品)。
说话过多,打断他人(如抢答、插话)。
难以等待(如排队时急躁)。
经常打断他人活动(如强行加入游戏)。
3. 混合型
同时存在注意力缺陷和多动-冲动症状。
二、判断多动症的关键标准
症状的持续性
症状需持续至少6个月,且在12岁前出现(部分儿童可能在更小年龄显现)。
例如: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频繁被老师反馈“注意力不集中”,而非近期突然出现。
症状的跨场景性
症状需在两个或以上场景中表现明显(如学校、家庭、社交场合)。
例如:孩子在学校和家中均表现出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,而非仅在某一场景中。
对功能的影响
症状需显著影响孩子的学业、社交或家庭生活。
例如: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,或因冲动行为与同伴冲突。
排除其他原因
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(如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学习障碍、睡眠障碍等)。
例如:孩子因焦虑而无法集中注意力,需优先治疗焦虑症。
三、家长如何初步判断?
观察行为模式
是否经常出现上述核心症状?
症状是否持续存在,而非偶尔发生?
是否在不同场景中均有表现?
对比同龄儿童
孩子的行为是否明显超出同龄人的正常范围?
例如:其他孩子能安静听讲,而孩子频繁离开座位。
记录行为日记
记录孩子每天的行为表现,包括注意力、多动和冲动行为的具体例子。
例如:记录孩子写作业时走神的次数、打断他人说话的频率。
咨询专业医生
若怀疑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,建议尽早到儿童精神科、发育行为儿科或心理科就诊。
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、行为量表评估(如Conners量表)、神经心理测试等综合判断。
四、多动症的常见误区
“孩子只是调皮,长大就好了”
多动症若未及时干预,可能持续至青少年甚至成年,影响学业、职业和人际关系。
“孩子只是注意力不集中,不是多动症”
注意力缺陷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,即使没有多动表现,也可能被诊断为ADHD(注意力缺陷型)。
“多动症是教育问题,不是疾病”
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,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,需通过医学干预和家庭教育结合治疗。
五、多动症的治疗建议
行为干预:家长和老师可通过行为管理技巧(如正向强化、明确规则、分解任务)帮助孩子改善行为。
药物治疗: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枢兴奋剂(如哌甲酯)或非兴奋剂(如托莫西汀),可显著改善症状。
心理治疗:通过认知行为疗法(CBT)帮助孩子管理情绪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。
家校合作:家长和老师需保持沟通,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,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。
如何判断孩子多动症,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需综合考虑症状的持续性、跨场景性和功能影响,并排除其他原因。若怀疑孩子可能患病,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通过科学评估和干预,帮助孩子改善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
擅长: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小儿癫痫、矮...
擅长:对儿科常见病、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对皮肤...
擅长: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滞(智力低下)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语言障碍、多动症...